《一次有趣的观察》教案
作为一名老师,总归要编写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一次有趣的观察》教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一次有趣的观察》教案1
一、看图引入
1、展示课文插图,仔细观察,看图说话。
你看明白了什么?
你还想知道什么?
指名说话
2、揭题:画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,他究竟在观察什么?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?咱们到课文里看个究竟。
二、初读课文,了解内容
1、自由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课文。
2、再读课文,给文章自然段标上序号。
a、结合课文插图,读了课文,你又明白了什么?
b、想一想,说一说。
我听大人说, 。起先,我 。于是,我就 。最后我终于相信 。这真是一次 的观察。
3、再看插图,读读词语
(1)指名认读词语。
(2)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,用这些词各说一句话。
三、细读课文,深入品味。
1、轻声读全文。思考:在大人的谈话中,我听说了一个有趣的话题: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。针对这一有趣的话题,我起先怎么想的?最后又是怎么认为的?用--划出有关我前后想法和态度的句子。
2、交流讨论,深入发现。
a、我常听大人说,扁豆的蔓儿……
决定自己观察观察。
出示句子:
b、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。这是我自己观察到的!
(1)指名读两句句子。我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?
起先我不相信是为什么?最后我终于相信又是为什么?
(2)再自由读这两句句子,留心标点?、!,从标点中,你又读懂了什么?
(3)想想,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两句话?指名挑战读,评价。
3、那么,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态度?让我有这么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呢?
自由读:2、3自然段
(小结:认真仔细的观察,亲眼看见的现象(改变了我的态度)
(1)用 划出我观察态度认真、仔细的句子。
a、交流反馈,理解品味特点、看个究竟、紧盯、又这些词的意思和用词准确。
b、在两次观察中,让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,是哪一次?为什么?
c、比较句子:我看着它。 我紧盯着它。
读一读,你发现了什么?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紧盯?
d、课件展示扁豆蔓儿的有趣现象--从右边绕着爬。
(2)有感情地朗读2、3自然段。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
四、回顾总结,思考升华。
1、出示课件图片。看我多 ,小主人公开心地对我们说什么呢?
2、对课文中的我说句赞扬的话吧。
五、板书设计
我不相信
仔细观察
一次有趣的观察 扁豆蔓儿向右绕爬 特意 紧盯
看到事实
终于相信
《一次有趣的观察》教案2
教材解读:
这是一篇选读课文,是对本册第四组讲读课文《动手做做看》一文的拓展,通过一个小男孩亲自观察扁豆蔓儿是否真的向右绕着爬的真实故事,鼓励小学生不要轻易迷信某个结论,要勇于主动去探寻事实的真相。
教学目标及重难点:
1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,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,培养独立阅读和表达能力。
2、创造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做的机会,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习惯。
教学时间:
一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课前谈话:
同学们,在演播室上课高兴吗?自信吗?平时爱玩吗?好(hào)吃吗(此时学生一般都会笑得合不上嘴)?引出扁豆炒肉丝(投影图片),引出扁豆,投影扁豆蔓儿实物图片。提出思考:扁豆蔓儿在上爬时有规律吗?你们是怎么知道的?看来大家预习过,那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才相信这一规律的呢?请大家拿起书来再把课文好好读一读。
【设计意图】一堂成功的语文课,上课伊始营造宽松的氛围十分重要,要努力让孩子觉得老师很有趣,心情很放松,学生敢说,敢笑,那就成功了一半。
二、让学生自由地大声自读课文,巡视发现学生在哪些地方的朗读有障碍,鼓励在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。
【设计意图】先学后教,摆正学生主体位置,随时调整教学策略。
三、检查自读情况:
1.检查生字词:蔓蔓儿黄瓜蔓儿南瓜蔓儿缠绕缠绕
2.认识“究竟”,练习用究竟说话。
3.检查读书:谁最喜欢读哪一句或哪一段?(多请几位学生读,对敢于尝试的同学要及时表扬,激励;对读的比较长的句子或者比较难的句子要停下来一起读一读。)
【设计意图】注意利用优生优质资源,多采用学生喜欢的比赛或小组挑战的方式,生生互动,产生蓬蓬勃勃的学习气象。
四、理解课文重点内容,加强语言的内化积累。
1.围绕“有趣”,让学生深入了解豌豆蔓儿“固执”地缠绕上爬的特点,体会小作者的用心观察。
2.提问:课题上重点突出的是哪个词?(有趣,也会有说“观察”的)课文哪里体现了有趣?让学生划一划,读一读,看谁读的最有趣味。
3.播放扁豆蔓儿上爬短片。
4.填空,检查学生语言感受和积累内化情况。
五、引导用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。
1.创设情景,练习简要概括全文。
2.给出关键词语,学习运用重点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。
听说不相信观察终于相信
小结:一篇文章读完了,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词语,挑出来,把这些词语组成几句扼要的话,就能简要地把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。
六、作业:让学生剪“莫比乌斯圈”,在实践中强化动手做做意识。
【设计意图】中国孩子动手和观察能力越到高年级越弱,这种现象必须在各科教学中受到足够的重视,语文老师更应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或亲自观察的习惯及能力做起,从而真正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达。
《一次有趣的观察》教案3
一、教材分析
《一次有趣的观察》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。整篇文章从题目到内容体现一个“趣”字:首先,这个题目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;其次,“听大人说,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”,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趣;其三,我种扁豆,特意把蔓儿从竹竿的左边绕缠,而蔓儿偷偷绕到了竹竿的右边。这太有趣了!于是“我”便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观察,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。
教学本课,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己默读,发现并提出问题,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;保护学生自己读书的热情。
二、学情分析
小学生好奇心强,又身处农村,对身边常见植物有比较多的了解和较浓厚的兴趣,教学中很容易在教师引导下对课题产生好奇心,对生发较强的读书热情。加上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默读能力,课文语言又十分贴近学生生活,因此,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并不难。
三、教学目标
1、会认6个字。
2、练习默读课文。
3、喜欢观察,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,肯动脑筋想办法。
四、教学重难点
1、教学重点:
①正确、流利的朗读课文
②在默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题的“趣”。
2、教学难点:
通过学习课文,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探究欲望。
五、教学策略(教具准备)
1、通过课件出示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、具有特殊生活习性的植物(牵牛花、芙蓉树、睡莲)图片,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;适时出示扁豆图片,激发探究欲望。
2、读课题质疑,激发读书兴趣。
3、展示初读:检查生字读音,练习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4、在默读中感悟扁豆生长的“有趣”。
5、在交流中体验观察的乐趣,从而喜欢观察,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,肯动脑筋想办法。
六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:
1、课件依次出示:牵牛花、芙蓉树、睡莲、扁豆图片
师:这是什么植物?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?
2、由“扁豆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导出“观察”一词。
板书:观察
大家知道吗?扁豆生长时会发生一种有趣的现象,大家想知道到吗?今天,我们就跟随一位朋友去进行“一次有趣的观察”,板书并补充课题,生齐读。
3、质疑:读了课题,你想知道些什么?(简要板书,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到课文中找答案)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、自由读课文,提示:
①划出不认识的字,对照拼音读准确。
②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话,多读几遍,读通顺。
2、展示初读,纠正字音(重点纠正“蔓儿”读音)。
3、交流学情:读了课文,你知道了什么?
(三)默读思考,感悟“有趣”(出示默读提示)
“我”听大人说, 。
起先,我 。
于是,我就 。
最后我终于相信 。
这真是一次 的观察。
(四)师生共同交流总结:
1、你觉得扁豆的生长有趣吗?有趣表现在哪些句子中?
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有趣的句子。
2、感悟有趣:
(1)句1:我常听大人说,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。
引导感悟趣一:扁豆是植物,它真的会向右绕着爬吗?
(2)句2:第二天天刚亮,我就起床了,跑去一看,扁豆蔓儿偷偷地绕到了竹竿的右边。
引导感悟趣二:它是怎么从左边转到右边的呢?
(3)句3: 星期天,我又把扁豆蔓儿从左边绕着缠在竹竿上,还在竹竿上用红墨水做了记号。
引导感悟趣3: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?
(4)句4:我紧盯着它。过了半个小时,扁豆开始离开了记号,向右边移动。又过了两个小时,扁豆蔓儿离记号更远了。我还注意到,每隔一小时左右,扁豆蔓儿就突然抖一下。四个小时以后,扁豆蔓儿又转到竹竿右边,绕着缠上去了。
感悟趣4:扁豆蔓儿竟然会抖动,还会自己改变缠绕方向!
自由读第3自然段,划出作者的观察过程。
指名说说作者的观察过程。师板书:
半小时
两个小时
每隔1小时
四小时
小结:扁豆就是通过“蔓儿”的`抖动,缠绕“慢”地向上生长。你们明白了“扁豆的生长”吗?
指导学生带着喜欢的心情读第3自然段。
指名读、分男女生读。
3、通过小作者的介绍,我们知道了扁豆的生长过程。谁来说说小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呢?
“观察”
4、再读第3自然段,想想“我”是怎样观察的。
生说,师板书:
作记号
紧盯着
还注意到
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什么?
指导读,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。
5、总结:学了课文,对你有什么启示?
“我”终于明白了( ),我也终于明白了( )。
(五)讨论拓展:
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?你是怎样解决的?
七、板书设计
18、一次有趣的观察
半小时 种
生长 两个小时 做记号
有趣 每隔1小时 紧盯着
四小时 还注意到
观察
八、练习设计
课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好观察日记。
《一次有趣的观察》教案4
教学目的:
1、认识“蔓、缠、竟”这些生字。会用“终于”说话。
2、研读课文,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,感情朗读课文。
3、知道“百闻不如一见”,懂得要多留心细观察,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。
教学准备:
生字卡、课件等。
教学过程:
一、看图引入
1、展示课文插图,仔细观察,看图说话。
你看明白了什么?
你还想知道什么?
指名说话
2、揭题:画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一次“有趣的观察”,他究竟在观察什么?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?咱们到课文里看个究竟。
二、初读课文,了解内容
1、自由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课文。
2、再读课文,给文章自然段标上序号。
a、结合课文插图,读了课文,你又明白了什么?
b、想一想,说一说。
“我”听大人说,起先,我。于是,我就。最后我终于相信。这真是一次的观察。
3、再看插图,读读词语。
扁豆蔓儿终于
缠上去观察
竹竿究竟
特意偷偷地
墙根决定
(1)指名认读词语。理解词的意思。
(2)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,用这些词各说一句话。
三、细读课文,深入品味。
1、轻声读全文。
思考:在大人的谈话中,我听说了一个有趣的话题: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。针对这一有趣的话题,我起先怎么想的?最后又是怎么认为的?用“——”划出有关“我”前后想法和态度的句子。
2、交流讨论,深入发现。
在交流反馈中出示句子:
a、我常听大人说,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。这是真的吗?我不相信,决定自己观察观察。
b、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。这是我自己观察到的!
(1)指名读两句句子。“我”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?起先我不相信是为什么?最后我终于相信又是为什么?
(2)再自由读这两句句子,留心标点“?”、“!”,从标点中,你又读懂了什么?
(3)想想,你准备怎样“读”好这两句话?指名挑战读,评价。
3、那么,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态度?让我有这么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呢?
自由读2、3自然段
(1)小结:认真仔细的观察,亲眼看见的现象改变了我的态度。
(2)用“ ”划出“我”观察态度认真、仔细的句子。
a、交流反馈,理解品味“特意”、“看个究竟”、“紧盯”、“又”这些词的意思和用词准确。
b、在两次观察中,让“我”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,是哪一次?为什么?
c、比较句子。
我看着它。
我紧盯着它。
读一读,你发现了什么?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“我”的“紧盯”?
d、课件展示扁豆蔓儿的有趣现象——从右边绕着爬。
4、有感情地朗读2、3自然段。
此时,你想对课文中的“我”说些什么?
四、回顾总结,思考升华。
1、出示图片。看看“我”的神态,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一下。
想象:小主人公开心地对我们说什么呢?
2、课文中的“我”在一次有趣的观察中收获了什么?你们在《一次有趣的观察》里又收获了什么?
板书设计
我不相信
仔细观察
一次有趣的观察扁豆蔓儿向右绕爬特意紧盯
相信事实
终于相信
教学反思: